巩龙的简单介绍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巩龙,以及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本文目录一览:
恐龙长什么样子?
恐龙的样子如下图所示:
恐龙种类很多,因此形状各异。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部分非鸟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龙形态特点:
对于体形庞大的植食性恐龙来说,力量是最重要的要求。它们的腿骨庞大而结实,足以负担巨大的身体。同时,它们进化出了一种巧妙的构造,减轻了其他骨骼的重量,而不会造成力量的衰减。
那些体形更小的、行动迅速的恐龙则进化出了一种在现代动物身上也可以看到的特点:薄壁长骨。这种骨骼如同一根空心的管子,薄薄的外壁由重型骨骼构成,而骨骼中央则是轻得多的骨髓。
行动迅速的植食性恐龙,如橡树龙,就有这种薄壁长骨。我们可以假定这种骨骼是为了减轻重量,从而在逃离天敌时获得更快的速度。
巩龙的诅先是什么?
槽齿类动物是早期爬行动物中的一类,因牙齿长在齿槽里而得名。它们在地球上生活的历史不长,自二叠纪末出现,到三叠纪末期应绝灭了。它们不仅是统治中生代恐龙的祖先,同时也是翼龙类的鳄类等爬行动物的祖先。
恐龙是什么
恐龙是已经绝灭的史前爬行动物,是爬行动物大家族中的一大类成员。它们生活在地球历史的中生代。中生代分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从2.3亿年前起,至6500万年前止。恐龙大约出现在三叠纪的中晚期,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极为繁盛;但到白垩纪末突然在世界各地全部消失。
恐龙体型特征:
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现有的证据表明,恐龙的平均大小在三叠纪、早侏罗纪、晚侏罗纪和白垩纪都不断变化。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间,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动物则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间。恐龙的体重估计值,大多介于1到10吨之间。伦敦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研究指出恐龙的体重平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间。从现有的状况较好的骨架来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龙是长颈巨龙(Giraffatitanbrancai,原名布氏腕龙)。长颈巨龙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间发现于坦桑尼亚。从多具大小相近的个体所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现正展示于柏林洪堡博物馆,该模型高12米,长22.5米,预期活体的重量在30到60吨之间。最长的恐龙是27米长的梁龙,是在1907年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现展示于宾州匹兹堡的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恐龙的灭绝
恐龙在中生代结束时大灭绝事件是发生在整个族群仍然处於其多采多姿,繁盛的巅峰期,其整个族群遍存全世界,仍然缺少强而有力的竞争对手。它们似乎在白垩纪结束前演出最绚丽的一场大戏,然后,消逝的无影无踪。这个地史上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真是一个突如其来而且神秘传奇的事件,没有人真正能一探其究竟。许多科学家研究地史上的这一个事件,而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理论与假说。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灭绝消逝乃持续不停的发生,有些灭绝纯然是肇因於生物性的因素,像是生物种之间彼此为食物,生活空间与其它资源而竞争。但是许多的灭绝,或许可以说大部份的灭绝乃是肇因於物理(自然)环境的改变所致,像是气候的改变,或者由於板块漂移及海水面升降变化而造成的地理的改变。假若地球及其物理(自然)环境过去是恒久稳定而未变的,那麽很可能不会发太多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因而,演化变异的速率或许也会减缓。
各种不同有关於恐龙大灭绝理论被提出,然而没有一个假说能够被普遍一致性的接受。这些假说基本上可以归纳成两个主流:第一个假说认为恐龙的大灭绝是归因於地球之外的大灾难所影响,像是陨石慧星的撞击(天外火球来袭),或者超级的太阳系燃烧结果,这种理论被称之为”宇宙灾难说〃。这个说法是推测天外火球(慧星或者陨石)穿透大气圈而直接撞击到地球表面,破坏了整个温室效应与生态系。根据这个假说,恐龙的灭绝是快速而完全扫荡式的。前面提到,自然物理环境的扰动对生物灭绝至关紧要。而地球之外宇宙的现象与影响或许间接的改变了气候型态与板块的运作。这种类型的撞击,或许造成大规模的灭绝,使其在撞击瞬间就增加全球气温的急速上升。随之而来的,充满了稀有金属元素的灰烬弥漫大气之中,遮天避日使光合作用停止,也同时阻碍了植物的生长。依赖植物为食的动物将面临饥荒而死亡,影响所及,使生物链上层的肉食性动物面临困境。当然,在撞击瞬间,对动物与植物族群而言都是难以形容的大灾难。
直到最近,这个理论仍然难以获得科学家大力的支持与接受。这个理论必需要致使许多种类生物群体的普遍遭难,同时需要证实灭绝事件是极短暂,瞬间发生的。而那些没有能够越过白垩纪界线存活的生物族群,似乎仍然缺乏有力的数据来证实这个情景。
而另一主流思想是认为仍然强调地球本身因素,而推定恐龙的灭绝事实上是逐渐发生的过程。地质纪录显示了,在白垩纪晚期有许多环境改变徵兆。例如:大陆块漂移裂解;山脉的形成耸立;海水面明显的降落;气候逐渐的变成严寒。而哺乳动物这时候可能变成为恐龙在生态系中强而有力的竞争对手了。
在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之间一个重要的差异,是哺乳动物为内温型,能生产自身足够的热量维持其一定的体温;而恐龙(属爬行动物)无法有这种机制,因此是外温型的冷血动物。这就是为什麽任何气温的变冷将对爬行动物造成致命的伤害,而对哺乳动物的影则全然不同。结果,可能在白垩纪结束前,恐龙失去了和哺乳类竞争求生存的能力。一种理论被称之为过度适应理论,意即在经过非常漫长的时程,恐龙生活在相对稳定状态下与环境的互动,导致了几乎全然的适应,因此,伴随了脆弱而易受损伤的生理结构,这显露在非常狭窄的生态环境,局限於某些纬度之内生存的现象。这可是由於器官及机能高度退化所造成的结果。因而,恐龙持续适应於正常生活方式的能力,在碰到中生代晚期条件骤然改变时,它们减弱或者竟至完全失去竞争求生存的能力。所有这些因素,可能直接的或间接的导致恐龙最终在其一亿六千万年的大舞台上谢幕下台。部分内容来自台湾石头城-恐龙拷问室部.
阿贡为什么不会说话
阿贡不会说话的原因是阿贡不是高等动物。因为在动画片《小恐龙阿贡》中阿贡是一只巩龙,巩龙不是高等动物,所以说不了话的,只有人才会说话,因为只有人是高等动物。阿贡是动画片《小恐龙阿贡》中的角色。
恐龙有哪些种类和名字?
恐龙种类有非鸟恐龙和鸟型恐龙,具体的名字如下所示:
1、剑龙(非鸟恐龙)
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
2、翼龙鸟型恐龙
翼龙又名翼手龙(Pterosauria),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类动物,共有近100多个品种。尽管与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翼龙并不是恐龙。
3、三角龙(非鸟恐龙)
三角龙(属名:Triceratops)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4、异齿龙(非鸟恐龙)
又名异齿兽、长棘龙,它是类似哺乳动物的盘龙类肉食动物,生活在二叠纪。异齿龙与哺乳动物关系较近,与恐龙、蜥蜴、鸟类等的关系较远,它的化石在北美与欧洲等。
5、霸王龙(非鸟恐龙)
即雷克斯暴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巩龙和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巩龙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