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初一,农历十月初一出生的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农历十月初一,以及农历十月初一出生的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农历十月初一怎样祭奠先人
阴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送寒衣节、授衣节。这一天,与清明节、七月十五一样,是一年中很重要的祭奠先人的日子。而且,因为十月初一,是一年中仅有的两个能在坟地动工的日子(另一个日子是清明节)。所以也就形成了很多与此相关的十月初一特有的习俗。
一、送寒衣,为先人御寒
十月初一是冬月的第一天,天气变冷,人们准备好棉衣过冬。想着地下的先人也需要御寒,就用纸折叠成衣物的模样,烧化后让先人穿着,谓之“送寒衣”。
送寒衣很有一些讲究:
寒衣以自己亲手叠的最好。 烧化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先人,免得到不了先人手中。 凡焚化的衣物、冥钞等物,一定要焚烧充分,都化成纸灰。 相传,只有充分燃烧,都变成纸灰,这些纸钞、衣物,才能在阴曹地府使用。不烧尽的话,亡人拿着也没用。 如果不能回家上坟,可在十字路口,冲著家乡方向烧化纸钱 为亲人送寒衣的同时,另外再焚烧一些五色纸,以打发那些祭奠的孤魂,免得去抢先人们的。 二、上坟,表达哀思
必备供品:香、水果、点心、菜蔬、酒、冥钞、黄表纸、五色纸、包袱等。 最佳上坟时间:上坟祭祖、扫墓,最好在上午9点---中午13点这个时间段,这时候阳气充足。 禁忌:天黑以后不要去坟地;不要在坟地嬉笑游戏;不要在坟地有不敬的言语。 三、合葬,让逝去的先人团圆
生要同衾死则同穴,曾经是古代人对爱情婚姻的誓言。由此可见古人是把同穴当成了生死相依的象征。
民俗中一直很重视合葬,即便生前孤寡的人,其亲属也要尽量想方设法为其结“鬼亲”,让其死后不再孤寡。
夫妻先后去世后,如果因为当时坟地山向不开无法合葬,就需要等到山向开了之后的十月一,再进行合葬事宜。
四、迁坟,为先人寻求更好的安息之所
出于某些原因,坟墓需要迁移的,也只能在十月一和清明节进行。比方说,原来坟地风水不好需要改善的,或因为坟地被占原因被迫迁坟的,也都不可在平时日子随意迁移,而要在十月初一进行。
五、修缮坟墓
夏天的雨季,春夏的灌溉,动物打洞穴等,容易引起坟墓进水、塌陷,搅扰先人底下的安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坟墓进行修缮。但是,平常的日子是不可以进行坟墓修缮的,只有在一年的清明节、十月一这两个日子才能进行。
所以,十月一,很多人会为墓地拔草、清理树木、修葺,以保证先人在地下不受风吹雨淋之苦。
阴历十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被称为寒衣节,又称“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在这一天要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汉族民间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十月初一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
汉族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
北方农历十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寒衣节。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要来了。
寒衣节的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寒衣节的来历有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典故和朱元璋授衣的传说。据有史可究,它源于周朝,《诗经》有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故以农历十月初一作为寒衣节。寒衣节的风俗主要表现在北方,它有授衣和烧衣的方式。后来,随着历史演变,逐渐以祭祀为主。
从《礼记·月令》中说,周天子在寒衣节这一天祭祀祖先,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妇女们则是拿出棉衣送于远方戍边服役的亲人。
到了宋朝时期,从《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说,十月日,宰臣已经被授衣服锦袄三日。又有宋代周密《武林旧事》中说,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寒衣节出现了拜祭先人,扫墓的习俗。
再到明清时期,则是将送寒衣的习俗进一步发展。以订制衣物的方式流行在民间,更是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而对于祭祀方面也更加注重,表现在寒衣用五色纸剪成,送衣与拜祭仪式的讲究。到了清朝,出现了寒衣纸,冥纸,冥衣,冥钞等。转而,从寒衣节的风俗演变中,更加注重了对逝者的追悼之情。
农历的十月初一,为什么和清明、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
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又叫做寒食节或者寒衣节。有一句话叫十月一送寒衣,就是在这一天给祖先和亡人送去过冬的的寒衣。也就是因为在这一天要祭祀,为亡人送去寒衣,所以就和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除了要为亡人送去过冬的衣服,有些地方还会烧一些纸钱纸钱,多烧纸钱才能让亡人或者祖先能够在另外一个世界有钱花。
天气寒冷的时候,我们就会想着自己的亲人是否穿暖,有没有及时的穿衣,千万不要着凉,想念着远方的亲人。古时候就在这一天,妻子会提前为自己的丈夫缝制好衣服,把自己对丈夫所有的思念都缝制在衣服里,然后为自己的丈夫送去御寒的衣服。当年孟姜女哭长城就是为自己的丈夫送去御寒的衣服。千里寻夫就是到长城为自己的丈夫送寒衣,可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丈夫, 最后悲伤欲绝,哭倒长城。
远方的亲人还能够送医几十年而阴阳两隔的人,却如何寄托这种思念,如何为他们送衣服。所以就在寒衣节这一天为他们送去御寒的衣服,缅怀祖先,缅怀亡人,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也寄托着自己的想念。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因为地域的差异呈现只属于当地地区的一种文化和观念特色,不管是不同的观念和特色,都是一样缅怀着先祖亡人,为他们添衣。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寒衣节的这一天,千万别忘了给自己逝去的亲人送去寒衣,让他们能足够的衣服御寒,也寄托着自己的思念。逝去的人永远活在自己的心中,为他们寒衣,寄托了我们对他们的牵挂和关怀,只要活着的人还想念着他,那么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农历十月初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农历十月初一出生的人、农历十月初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农历十月初一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